小暑来啦
7月7日
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
小暑
暑,意为炎热
俗话说
“小暑过,一日热三分。”
小暑与夏至相比
白天已经开始变短
气温却一直在升高
天气炎热但还没到最热
故称小暑
小暑后入伏
小暑标志着即将“出梅入伏”
此时气温升高、烈日当头
万物繁茂、夏山如碧
在暑热席卷中
盛夏的序章被拉开
今年7月11日将正式入伏
三伏依旧是40天
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
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
三伏又分为初伏、中伏和末伏。俗语说:“夏至三庚便数伏。”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。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,从夏至日算起,第一个庚日(庚戌日)便是6月21日;第二个庚日(庚申日)是7月1日;第三个庚日(庚午日)是7月11日,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。
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,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;末伏,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。今年立秋是8月8日,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(庚子日)是8月10日,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。末伏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,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。
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,根据庚日来得早晚不同,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20天,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一定是30天或40天。今年的中伏从7月21日至8月9日,为期20天。
“年度最小太阳”现身
7月7日迎来小暑节气
4时7分地球到达轨道远日点
这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远的时刻
一轮“年度最小太阳”现身
今年,地球运行到远日点的时刻是7月7日4时7分,此时,太阳视直径为31角分28角秒,大约比今年1月5日地球通过近日点时可见的太阳视直径小了3.4%,堪称“年度最小太阳”。
“虽然地球距离太阳远了,但并不意味着天气会变凉快。相反,小暑过后很快会进入三伏天,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节。”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。
“考虑到地表热量收支的累积效应,一般在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,地面吸收的热量仍然大于它所放出的热量,地面温度还会持续升高。”王科超说。
未来几天成都天气
7日白天多云,夜间西部有分散阵雨,气温23~35℃;
7日晚上到8日白天多云间晴,气温22~36℃;8日晚上到9日白天多云间晴,气温23~37℃。